本網訊(通訊員 陳玲/文 李賀剛/圖)應巴基斯坦伊斯蘭堡中國教育學院的邀請,3月21日下午,我校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成員對該院師生舉行了“智能制造與智能工廠概述”的在線專題講座。校長鐘毓寧出席并致辭,副校長胡雄、機電工程學院院長於紅梅、外事處處長張文捷,以及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部分教師共同參與了本次交流。伊斯蘭堡中國教育學院總裁穆哈默德?薩夫達爾先生、院長耶罕澤布先生、相關專業教師和50名學生在線參與了活動。

活動現場
鐘毓寧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山水相依的睦鄰友邦,兩國人民有著深厚而悠久的傳統友誼。伴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啟動,中巴院校在教育領域開展了空前的務實合作。不論是疫情導致的物理阻隔,還是距離帶來的時空限制,都不能阻斷我們互聯互通、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熱忱和希望。他希望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雙方能增進認知和了解,加強互助與互信,以實際行動助推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再上新臺階。穆哈默德?薩夫達爾總裁在發言中指出,全球疫情進一步加固了兩國深厚的友誼,中巴在各個領域的合作已經全面鋪展。得益于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巴基斯坦在基建、教育和經濟等各領域都取得了快速發展。在技術和產業發生重大變革的當前,巴基斯坦亟需向中國學習先進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希望本次活動能擴大交流,凝聚共識,推動兩校之間的深度合作。

校長鐘毓寧致辭

伊斯蘭堡中國教育學院總裁穆哈默德?薩夫達爾先生致辭
在講座環節,我校機電工程學院張敬衡老師用流利的英文呈現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在線直播。張敬衡介紹了工業技術革命的歷史變革,從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過渡到工業4.0(智能時代)應運而生的背景,實例演繹了4.0時代為制造業帶來更安全敏捷和智能可靠的生產過程。他詳細介紹了制造業在工業4.0時代下面臨的7種挑戰,并通過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協同機器人、AR檢查、資產狀況監控、數字孿生5個智能工廠案例詮釋了自動化如何成為行業轉型的催化劑,通過采用無線連接實現靈活的智能生產過程,為工廠創建安全可靠、高效率和高盈利的生產模式。張敬衡推介了我校的智能工廠生產車間,通過效果逼真的動畫模擬為大家生動重現了智能工廠的運行原理和生產過程,令在線師生大開眼界,交口稱贊;講座在積極熱烈的踴躍提問、意猶未盡的雙向交流中圓滿劃上句號。

教師張敬衡專題講座
伊斯蘭堡中國教育學院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漢語語言培訓中心,與多所中國院校合作招收來華留學生,為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生解決來華前的語言障礙。為了精準對接伊斯蘭堡中國教育學院的培訓需求,我校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經過前期多次集體研討,針對受眾群體的背景特征,結合我校的資源優勢,精心打磨課件并組織授課觀摩,以求生動地為外方呈現一場信息前沿、內容豐富、嚴謹周密的專業講座。
為繼續提升學校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的參與度和貢獻力,我校將持續探索援外教育的培訓模式,整合優勢專業資源,培育一批國際化師資,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輸出力度,為創建高水平開放大學和“雙高“院校奠定良好的國際化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