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干元 文/圖) 5月12日上午,校長鐘毓寧教授以“技能,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為2021級物聯網專業的學生上了一堂“技能報國”的思政課,勉勵同學們 “愛制造,學技能”,投身大國制造,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撐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同學們,本周是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的主題是:技能,讓生活更美好。請問同學們什么是技能?”鐘毓寧走向學生,以問題導入法親切地與學生互動,同學們踴躍回答,鐘毓寧逐一予以回應,恰到好處的導入授課的主題“愛制造,學技能——走近中國制造”。
鐘毓寧站在歷史的視角,梳理人類工業文明發展的脈絡,從工業1.0、工業2.0、工業3.0到工業4.0,詳細闡述了技術進步帶來的制造業的迭代;以時間、空間、計量、產品、流水線、標準化、質量管理、工業基礎為關鍵詞,通過歷史映照現實,講解制造業基礎知識,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聯系當前現實,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們正視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現狀,解讀“中國制造”相關政策規劃出臺背景,幫助同學們理解《中國制造2025》國家工業升級發展戰略,“中國工業十年發展規劃”的基本內容;通過一系列案例,展示智能制造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家工業發展的科學規劃和遠景布局。
“中國如今是制造業大國,‘中國制造’要與歐美大國搶占未來制造業高地,關鍵在人,關鍵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制造強國,人才是根本。既要培育大批科學家、技術專家,更要有幾何級數倍增的實用型技能人才”。他結合我校優秀學子成才案例以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讓同學們感受到職業教育備受重視、前景廣闊,技能報國有著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機遇,高職學生享有同等的人生出彩的機會。
在現場調查了班級學生中團員人數后,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同學們不僅要掌握技能,還要牢固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理想信念化為技能報國的動力和終身奮斗目標。不負韶華,涵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在技能強國的青春舞臺上奮力奔跑,力爭走在時代前列,開拓人生格局,臻于至善,做新時代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